泉州晚报讯 (记者张沼婢 通讯员吕雅玲)中秋、国庆双节长假将至,又将迎来一波出境旅游高峰。市疾控中心提醒,在尽情游玩的同时,也要警惕登革热威胁健康。
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,发病时可出现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,因此又被称为“断骨热”。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(俗名“花斑蚊”)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登革热一般不会发生“人传人”,只有蚊子在吸了感染者的血后,在体内复制病毒,下次咬人时,才能把病毒传播出去。
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,其中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,我国病例多发生在5—11月。流行形式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,我国主要为输入性流行,多因境外旅游、劳务输出、因公出国和商业活动等前往疫源地而被感染。
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较长、公众出行意愿较强,人员跨区域流动、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,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。对此,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,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:
一、出门前“三准备”
1.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。
2.准备宽松、浅色的长袖衣裤。
3.准备含避蚊胺、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。
二、 旅程中“三注意”
1. 注意防蚊叮咬
身体裸露部位涂驱蚊剂,并及时按说明补涂。
蚊虫出没频繁时,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地逗留。
尽量待在有纱窗纱门的环境中,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。
2.注意防蚊孳生
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积水,避免孳生蚊虫。
3.注意及时就医
如出现发热等症状,请立即就医。
三、 回来后“三留意”
1.出境旅游者入境时留意,若出现发热等症状,立即向海关申报。
2.外出旅游回家后14天内留意,若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。
3.留意清除居家环境的积水和蚊虫,保护家人健康。